欢迎登陆,海外博士网是一家专注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网站。因为专注,所以专业!

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微博微信联系我们


2.png

海外资讯

90后海归美女回家创业当农民 无人机种地月入10万

2018-03-04 16:30:00  作者:admin  已浏览

2月的新疆哈密,气温低于零度,田间一片萧瑟,但一架新型植保无人机的试飞,却引了众多棉农的围观。

无人机属于26岁的戎梦雅,她从英国留学归来,短短两年间在哈密棉农中闯出了名声,每年5月到10月,上百个电话打到戎梦雅的手机上,邀请她的团队为田里的作物做植保。

创业至今,戎梦雅的无人机队从1架扩大至6架,团队增加至10人,共完成近15万亩棉田的植保作业。

在新疆,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新技术,正在将棉花种植业从沉重的人力成本中解放出来。

棉田里的“人海战术”

和许多新疆孩子一样,戎梦雅伴着棉田长大。父母上世纪90年代末从河南辗转来到新疆,开荒务农20年,种出4000多亩棉田。

每年9月,戎梦雅家都会变得格外热闹,因为采摘季到了,一个工人要花2个月才能采完10亩棉田,家里每年至少要请400多名工人。

工人们有的来自河南老家,有的则是通过中介公司从安徽、甘肃、四川等地招来,理400多个工人的衣食住行,构成了异常繁琐的挑战。

“每人根据拾棉花的数量计算工钱,人均一个月采摘量在五千块钱左右,包车接送,还要安排住宿,每天管饭,所以还得多请两个厨师。”戎梦雅的母亲说。

棉田里的“人海战术”,是新疆棉花采摘季的一道独特风景,可对棉农来说却是沉重的负担,植棉成本主要由土地、生产、人工三项构成,单人工一项就占了全部成本的一半左右。

每年采摘季光请人,戎梦雅家都要花上400多万,所以两年前,当哈密当地兵团开始推广采棉机时,戎梦雅的父亲想都没想,就成了全哈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

“当时很多人都不敢用,因为采棉机会造成5%的损耗,老百姓是地上有一朵棉花都要捡起来的,怎么会愿意损失。”没想到,戎梦雅的父母却因大胆尝到了甜头。采棉机效率奇高,昼夜连续作业,一星期就能干完以往工人2个月的活。而且,每亩机采费用只需200多元,和节省的人工成本相比,机采带来的损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


热点排行

特别推荐

138119306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