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乡间的田野兀然矗立一座高大透明的“蒙古包”,这是胡冬斌在江夏区五里界街大觉海村建起的温室大棚。今年38岁的胡冬斌拥有硕士学位,10年前辞去在澳大利亚从事的外企工作后回国,5年前又回江夏区流转1400亩土地,当起新农民,种植生态作物。
日前,记者来到胡冬斌创办的彩虹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看到大棚内有无土栽培的紫背天葵、西兰花、枸杞等作物,自动化的喷灌系统根据外部环境调节灌溉频率,大棚内壁上若干个窗户自动开合通风。
2013年,从事IT工作的胡冬斌回到老家江夏区流转土地,当起农民。“回国后有了孩子,想给妻儿最好的照顾”。他说,当时给妻子炖黄豆鲫鱼汤,却到处买不到家乡的界豆,于是想不如自己种菜自己吃。后来,他发现,身边不少朋友也开始青睐生态绿色食品。
起初,胡冬斌为村里引进现代化农业技术,但一些年纪大的村民难以接受。“我发现村民夏天背着药箱,手动喷农药,很辛苦,效率低。我就弄来两架无人机喷药”。他回忆,一些村民觉得无人机好看不经用,反对机器作业。但尝试后,村民认识到无人机不仅喷洒均匀还节约80%左右人力,后来无土栽培、生物肥料等新技术也逐渐获得他们认可。